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递 >> 新闻动态 >> 正文

【7.11中国航海日】 郑和七下西洋与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浏览量:

       2020年7月11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15周年纪念日。当今建设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一定绕不开七下西洋的郑和和他所开创的中国大航海时代。15世纪是人类历史与文明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一个整体的世界在海上日益形成,东西方世界向海洋的不断开拓、汇合,标志着世界历史新纪元的开始。15世纪初,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开启了世界历史新纪元的大幕。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来追溯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和这个伟大的时代。 

     
      一、郑和其人

       郑和(1371—1434年),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原姓马,为回回人。祖父和父亲均名哈只。哈只是穆斯林对曾赴西亚的伊斯兰教圣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参加过朝觐人士的尊称。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洪武帝朱元璋为荡平元朝梁王残部,调兵遣将30余万人远征云南。洪武十五年(1382年),战事平息,马和被明军虏阉,后送至燕王朱棣府邸中充任太监。1402年6月,朱棣攻破南京城,夺得帝位。郑和因在靖难之役中起兵有功,颇受永乐帝朱棣器重,擢任内官监太监,执掌宫中后勤总务大权。永乐二年(1404年),并御赐“郑”姓,小名三保,史称之“三宝太监”(或“三保太监”)。郑和近侍宫中,为人“才负经纬,文通孔孟”、“有智略,知兵习战”,同时因他家庭世代信奉伊斯兰教,后来又皈依佛门,多元的宗教信仰、文武兼备的杰出才干为他后来被遴选为下西洋领航人物奠定了基础。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以后,一方面继续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同时大力发展朝贡贸易。他积极发展同各国间的联系,主动派遣使者赴日本、暹罗、爪哇、马刺加等国宣慰招徕。自永乐三年开始,朝廷命郑和先后组织庞大的航海船队,出使西洋。前后共7次出使,历时达28年之久。


        二、海船编队组成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每次均有大小海船200余艘。海舶编队里船型多样,有大型宝船(指挥中枢)、马船(中型宝船,兼具作战与运输功能)、粮船(运载粮食及其他后勤必需品)、坐船(屯储水师的主要船舶)、战船(专司护航作战的快速战舰)。如此大型的海船编队,其编整严密有序,通信信号(旗帜、灯笼、锣鼓、喇叭)传递迅速、敏捷。郑和的远洋大型海船,总体上具备了三大技术优点:一是舰船首端尖如楔,底部削如刀,在深海中破浪航行,阻力较小;二是船体普遍设有舭龙骨以减少风浪中的摇摆,两舷还有几道纵通的木枞以增加纵向结构强度;三是设置多道水密隔舱,提高了海船的抗沉性等等。这些领先于当时世界的科学技术和制造工艺,直到今天我们都可以在现代舰船的建造中寻觅到它们的踪影。


       三、船上编制队伍构成

       郑和下西洋的远洋船队规模庞大,船员众多。据史料记载第1次、第3次、第4次及第7次下西洋时船队全体成员均在27000人左右。其船员编制齐全,分为决策中枢部、外务部、后勤保障部以及护航船队等部门。决策中枢部由正使太监、副使监臣及少监、内监等人组成。航海操作部包括火长(相当于船长)、舵工(操舵手)、班碇手(收放船锚)、铁锚、木艌、搭材(负责烧打制作及修理船舶上的各类铁木活计)、民稍、水手(负责升帆落蓬、摇橹划桨等工作),阴阳官、阴阳生(负责天文气象观测预测)等人员,主要负责船队海上航行操作。贸易采办部主要负责采办海外物品(买办)和语言翻译(通事)。外务部负责朝会宴请等外交礼仪(鸿胪寺序班)。后勤保障部由户部郎中(负责掌管钱财及后勤供应)、舍人(负责起草誊写文牒)、书算手(负责会计出纳)、医官与医士(负责疫病防治)等组成。护航船队主要负责航行及水上安全,抵御外敌及海盗侵袭,主要由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旗校、勇士、力士、军士、余丁等人员组成。


        四、航海科技保障

       承继蒙元王朝对中国疆域统治的朱明王朝,能够在新王朝建立后不久,就派遣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这绝对不是偶然的。没有上千年来的历史积淀,郑和能够贸然前往未知海域吗?事实上,到明代前期和中期,中国的远洋航海技术已然居于世界前列。历次下西洋过程中,郑和船队熟练掌握各类航海术。这些航海术主要包括地文航海术:如海图、航路指南、航迹推算与修正航海图;天文航海术:天文观测与定位(如过洋牵星术,即用牵星板测量星体高度)、季风航海术及航海气象知识等。这些航海术,是宋元时期先进航海技术的结晶,为郑和率领庞大舰队“七下西洋”的壮举奠定了科技基础。


         五、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贡献

       郑和先后七次远航西洋,历时28年,每次均出动百余艘海舶,载2万余人,涉海万里,足迹遍布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领导的大航海活动,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历时之久,均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客观上开辟了中国的大航海时代。它连通了东亚中国与东南亚、印度洋、阿拉伯海之间的海上交通网络,是西方人主导地理大发现的前序,在中外交通、政治、经贸、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贡献。

       一是解决了东南亚、南亚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建立了和平的亚非关系,推动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的建立,巩固了明朝的统治。郑和虽然率领着庞大的舰队,但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恩威并施,为明政府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望,很多的东南亚国家目前还保留着郑和下西洋的相关资料和雕塑,以示对天朝使者的尊重。另一方面,由于郑和下西洋的巨大成功,使得许多国家派遣使臣顺着郑和开辟的航道纷纷来到中国,进献出自己国家的特产,学习华夏先进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与亚非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

       二是推动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贸易发展,帮助中国经济迈上了新台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国后即颁布“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宋元以来蓬勃发展的海外贸易一度中止。郑和远航带来的巨大利益刺激了沿海居民,人们纷纷沿着郑和开辟的航道来华贸易,既丰富了明朝人民的物质生活,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可以说,郑和团队在七下西洋的过程中开创了最早的亚非自由贸易圈,与各国人民寻求发展的愿望相贴合,所以郑和受到了各地居民的热烈欢迎。

       三是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郑和的远航,开放了中国与世界了解沟通的窗口,这不仅是一条和平之路、贸易之路,更是一条文化文明交流发展之路。郑和七下西洋,不仅给当地带去了历法、冠服、科举制度、图书度量衡等先进的科技,而且进一步传播了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建筑绘画、雕刻艺术等文化产物,把中华文明的火种撒向了全球。

        2013 年,中国再次高瞻远瞩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我们从 600 多年前伟大的航海家及其开启的伟大的航海时代汲取营养,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袁和平:《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学习时报》,2018年8月20日,第7版;
      高广翔:《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影响》,《中国高新区》,2018年第8期;
      中国航海博物馆:《海帆远影》,上海书店出版社2018年版。
      网络。

上一篇:董浩云航运博物馆调研南京郑和研究会

下一篇:《资本论》新绘——戴敦邦捐赠作品系列展首展在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