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是美丽的——巴金图片文献展”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展
主要内容
主题:“青春是美丽的——巴金图片文献展”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展
时间:2014年7月1日——8月31日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
展览概况:
“青春是美丽的——巴金图片文献展”以家、春、秋为主线,“家”以1923年,巴金19岁时离开家乡成都到上海求学为起始,通过不同时期巴金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还原了他的思想历程,演绎了他在上海这座城市中写作、生活、恋爱的故事。“春”将“青春是美丽的”作为主题,以丰富的馆藏资料从信仰、写作、友谊三方面展现巴金丰硕的创作成果与人生收获。“秋”重点介绍以《随想录》创作为代表的巴金晚年的创作、探索和社会活动。上海交通大学为巴金图片文献展走入高校系列的第三站。
主要内容:
此次展览为巴金系列图片文献展走进高校活动之一,与青年学生互动,向当代大学生展示巴金的创作历程与人生信仰。
本次展览将以家、春、秋为主线,“家”以1923年,巴金19岁时离开家乡成都到上海求学为起始,通过不同时期巴金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还原了他的思想历程,演绎了他在上海这座城市中写作、生活、恋爱的故事。“春”将“青春是美丽的”作为主题,以丰富的馆藏资料从信仰、写作、友谊三方面展现巴金丰硕的创作成果与人生收获。“信仰”展呈了巴金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理论著作手稿,巴金早年受无政府主义影响较深,立志成为一个革命者,“从《告少年》里我得到了爱人类爱世界的理想……在《夜未央》里,我看见了在另一个国度里一代青年为人民争自由谋幸福的战争之大悲剧,我第一次找到了我的梦景中的英雄,我找到了我的终身事业……”。今次展览“秋”的部分不同于以往展出,将重点介绍巴金的《随想录》。《随想录》是巴金晚年时期最为重要的作品,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进行连载,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五集,记录了他对于文革十年浩劫的自我反省与历史反思。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巴金在三十多年就提出了“讲真话”,将其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陆续创作了《说真话》、《再论说真话》、《写真话》等篇目,《随想录》第三集更是以“真话集”命名。“我所谓‘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及至新时代,“讲真话”依然被广泛倡导,成为了当代社会的共识。
1931年,巴金长篇小说《家》在《时报》上开始连载,引发轰动,许多年轻人写信给他诉说自己生活上的苦恼与困惑,巴金成为在青年读者中广受欢迎的作家。伴随着巴金一部部作品的问世,他的青年读者群体也在不断壮大,截止至1951年,《灭亡》在开明书店印刷发行28版次,《家》则达到了33次。巴金用他激情而真挚的文字使当时处于时代洪流中的青年人认识到了更多的社会现实,他们总能在他的作品中寻找到自己的身影,而书中人物的命运则让青年人寻求到了反抗与斗争的勇气。到了现代社会,巴金的作品以其真实的笔触,让更多的现代青年从书中追忆到了逝去的岁月,字里行间凝聚的蓬勃朝气、对人生信仰的追求,让他在新时代的青年读者中依旧享有盛誉。“人的一生应是奋斗的一生”;“人如果要成功,必须自立自强,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要执著地去进行自己要做的事”;“要有勇于去追求光明、真理的向上精神”。学者张民权在《巴金的生命体系》一文中这样写道:“正由于巴金热爱人生,热爱生命,注重生命价值、生活态度和人生观的探讨,其作品才会像磁石那样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青年读者。”巴金故居希望经由展览这一种方式,让巴金与更多的青年学生交流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