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浩云先生是20世纪中国现代远洋航运事业的先驱。1912年出生于上海,1982年于香港逝世。董浩云的一生充满了挑战与奋斗,他的传奇人生堪称中国现代航运史发展的缩影和写照。
董浩云自幼便对海洋充满向往和憧憬,16岁步入社会从事的就是航运工作,从此便与远洋航运结下了不解之缘。抗战前夕,他有感于当时航运界存在的问题,曾向交通部提出整理全国航运的建议,在遭到当局婉拒后,他不屈不挠,独自筹资创办中国航运公司;自20世纪50年代起,他以香港为基地,积极向海外发展,事业遍及世界各地;他与时俱进,不断采用先进的科技术及管理方法,终于建立起一个拥有各类巨轮100余艘、载重量超过1100万吨的庞大航运王国,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世界船王。
董浩云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青年时代的他亲眼目睹了西方列强的各国船只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内河及沿海四处横行,“大好锦绣河山,几无一片净土”,他便暗下决心,将自己的事业与国家、民族的振兴联系在一起。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所从事的一切都是要“为国人争光”,“为世界航运史添上新的一页”,更“愿为国人航运史开一纪元”。
董浩云以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为榜样,一心重振中华航运雄风。他的一生中,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历史纪录,成就了一个又一个航运奇迹!
图片:
【1】董浩云像
首航欧美 开创先河
初入航运业的董浩云在天津工作期间,很快就崭露头角,脱颖而出。23岁的他就被委任为天津航运业公会副会长。鉴于中国航运业的支离破碎,他制定了《整理全国航业方案》,向当时的交通部代部长俞飞鹏建议:“促成民营小公司合并经营”,“积极充实本国航业力量,作收回沿海内河航行权之准备,并筹开国际航线”,希望得到政府的资助。但可惜的是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然而,董浩云毫不气馁,随后决定自力更生,着手组建自己的船务公司。1941年3月,他筹资25万元,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中国航运信托(1941)有限公司”,经营中国沿海及东南亚的航运业务。在振兴中国航运业的起步阶段,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董浩云的中国航运信托公司组建的第一支船队,仅有屈指可数的9条旧船:“天龙”号、“通平”号、“天行”号、“天平”号、“昌黎”号、“唐山”号、“慈云”号、“滦州”号、“慈航”号。虽然直至1948年,他的船队总吨位只有4万吨(此外代理5万吨的船只),在当时世界航运界中的地位微不足道,但是他的“天龙”号和“通平”号却开创了中国航运历史的新纪元。
1947年9月8日,载重量10471吨的“天龙”号离开上海驶向法国的哈佛港,于10月29日抵达目的地。这是第一艘全部由中国船员驾驶、操作的中国船,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直达欧洲。随后,“天龙”号又从哈佛出发,横渡大西洋,抵达美国的诺福克,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病中的董浩云听闻此讯,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了充满豪情的诗句:“国航史上空前笔,书生志高意气扬”。
1948年4月,“通平”号从上海出发,横渡太平洋,抵达美国的旧金山。这是中国船首航美洲,从菲律宾装运干椰肉驶往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巴拉圭,又再至美国的新奥尔良装运货物。当这艘第一次全部由中国船员驾驶、操作的中国船抵达上述各港口时,受到当地民众尤其是华侨们的热烈欢迎,这一开创性的航行也成了各地报纸轰动一时的头条新闻。
【2】董浩云22岁时的留影。
【3】1941年3月13日公布的中国航运信托(1941)股份有限公司暂行条例。
【4】“天平”号
【5】“慈航”号
【6】“昌黎”号
【7】“滦州”号
【8】“唐山”号
【9】“慈云”号
【10】“天行”号
【11】 董浩云有感于“天龙”号远航而作的诗,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12】“通平”号
建造巨轮 彪炳史册
随着事业不断拓展,董浩云组建了强大的船队,他的船队不仅规模庞大,且船只种类齐全,应有尽有,如油轮、客货轮、散装货轮、集装箱轮、汽车运输轮、石油钻探船、液化气运输船,等等,船舶共达150多艘,总吨位超过1100万吨,董浩云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船东之一。期间,董浩云不断刷新着中国船运史的纪录:1956年11月20在日,董氏集团在法国建造的第一艘散装货轮——“东方之星”号建成下水,这是第一艘中国人在欧洲建造的吨位最大的货轮。1959年8月31日,董浩云的另一艘超级油轮——“东亚巨人”号在日本佐世保建成下水,其载重量高达7万吨,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油轮之一,亦是亚洲自行制造的最大油轮。据1960年的《大英百科全书》记载:“1959年所造的‘东亚巨人’号士亚洲人所拥有、亚洲人所建造、亚洲人所经营和亚洲船员所驾驶操作的最大船舶。”1967年9月,董浩云公司旗下的“如云”号客货轮作为新开辟欧洲定期航线的货轮首航英国,这是中英不平等条约取消后,第一艘中国船以定期航线的姿态驶入泰晤士河畔。1968年,董浩云的“东方丽华”号成为中国第一艘行驶远东、南美航线的客货轮……
然而,董浩云是个永不满足的人,他怀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建造世界上最大的船。1980年,董浩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他建造了世界最大的超巨型油轮“海上巨人”号,吨位达到564763吨,迄今为止仍保持着世界第一的纪录。为了建造这艘船,他亲自参与研究,解决许多技术问题。此船吃水较浅,在技术上十分先进,建成之后举世轰动,堪称航运史和造船史上空前伟大的成就。
图片:
【13】“东方之星”号
【14】“东亚巨人”号
【15】董浩云在“如云”号上
【16】“海上巨人”号
【17】董浩云与与部分工成技术人员在船上的合影
集装箱革命 远东先驱
集装箱革命大大改变了传统的运输面貌,其作用不下于巨型油轮对世界石油运输的贡献。集装箱运输不仅运载量大(一艘约等于普通货船的几艘),且装卸省时,大大缩短了航运周期,此外货物都装在密封的铝或钢的集装箱里,集装箱则放置在分格的船舱与甲板上,有专门的禁箍设备,因而更加安全。
董浩云是第一个把集装箱运输引入远东的船东之一。1969年11月,董氏集团远东至美国西海岸定期货运全部实现集装箱化,1972年1月远东至美国东海岸全部实现集装箱化,至1973年另外三条航线——远东至太平洋西北、远东至欧洲、远东至澳洲也都实现了集装箱化。
1973年,董浩云建立了“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专门经营集装箱航运,拥有22艘集装箱运输船,达3万个标准箱,总吨位54万吨,业务遍及全世界,拥有8条航线——包括北美洲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岸、欧洲、地中海、中东、非洲西部、澳大利亚,并且提供远东中转服务。之后,董浩云集团又开通了横越大西洋的航线和提供其他服务……董浩云所建立的庞大的集装箱运输网络,具有深远的意义,表明世界的航运船队中心已经从西方转移到东方。
图片:
【18】“吉云”号——1970年横越太平洋的第一艘中国的全集装箱运输船
【19】超快速集装箱运输船“香港货柜”号
【20】超快速集装箱运输船“中华货柜”号
【21】1970年2月,董浩云(右一)在美国长堤集装箱码头。
海上大学 独步于世
董浩云一生热衷于教育,作为成功的企业家,他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从20世纪40年代初创办自己的航运公司,经过几十年的辛苦经营,董浩云逐渐建立了自己庞大的航运帝国。在经营航运事业的过程中,董浩云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体会。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在他的心里产生了一个大胆而独特的想法——创办一所海上大学,让过去用于满足人们消费需要而运送货物的远洋巨轮开拓其新的使命——举办学校以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要!在他看来没有 什么可以比远洋巨轮更广泛地接触世界,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了。于是,1970年9月他斥资购买了举世闻名的“伊丽莎白女皇”号,用于创办举世无双的海上大学。
“伊丽莎白女皇”号是英国肯纳德公司一艘八万三千吨的豪华邮轮,穿越三大洋,航行了几乎350万海里。二十世纪上半叶是她的黄金时代,二战期间她运载了80多万旅客使其免受战争的蹂躏,而战前战后的和平时期,她更是穿越大西洋两岸运载了150万乘客。
1971年2月10日,“伊丽莎白女皇”号驶抵香港,开始改装成为一所海洋巡回大学,并被重新命名为“海上学府”号。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改装工程即将完工之时,一场大火使她沉没于香港海域。后在纽约华尔街广场的东方海外大厦旁,董浩云特为她树立了纪念碑,永志纪念。
巨大的打击并没有改变董浩云的办学计划,他又购买了一艘较小的邮轮“大西洋”号,改装后命名为“宇宙学府”号用于创办海上大学。海上大学聘请数十名著名教授授课,一年两期,每期招收正在肄业的大学生五百名,登船环航地球一周,边学习,边考察,使整个世界成为海上大学的实习园地,让学生能学到任何学校、任何课程所学不到的丰富知识。海上大学先后与加州的却普罗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匹兹堡大学等合作办学,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董浩云还特地成立了“董氏航海基金会”,以资助海上大学。为了使亚洲和南美等若干经济落后国家的学生也有机会参加海上大学的学习,“董氏基金会”拨出专款,指定由香港、台湾、菲律宾、印尼、日本、泰国、新加坡、巴西等国著名大学推荐品学兼优的学生,再经过甄选委员会评定,择优授予奖学金。在学期交替的空闲时段,很多国际教育机构常借用“宇宙学府”号举行有关国际教育方面的会议。海上大学的创办无疑是一种开创性的尝试,在国际化办学方面无愧为独步一时的大胆举措。
图片:
【22】“伊丽莎白皇后”号
【23】董浩云(左二)在纽约为“伊丽莎白皇后”号邮轮纪念碑落成仪式上。
【24】1972年4月董浩云访问日本横滨时在“宇宙学府”轮前留影。
【25】1979年10月15日,董浩云抵达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宇宙学府”轮上与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合影。
董浩云曾经说过,海和船是他的第二生命。董浩云的一生与大海、与航运紧紧相连,息息相关,他犹如一位勇敢睿智的船长,率领着他的船队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一次次实现突破,一次次创造历史,以他毕生投身远洋航运所开创的成就为中华民族争得了无上的荣誉,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无愧为中国现代远洋航运的先驱!值此船王董浩云诞辰10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撷取其传奇人生中的精彩片断,聊以纪念。斯人已逝,但他的理想与抱负以及为实现理想不遗余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将与世长存,并激励后来者勇往直前!
(撰文:曹永玓)